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

图片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 > 新闻中心 > 正文

将地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发布日期:2017-06-09     点击:

将地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写在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

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6月7日至8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联合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这是一次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会议,对于地震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统领地震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摆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深化地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显著增强我国地震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地震工作服务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建设世界地震科技强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将地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和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召,系统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明确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系统提出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地震事业是科技型事业,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一环。地震科技是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地震科技创新应争当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地震科技兴则防震减灾事业兴,地震科技强则地震行业强。防震减灾事业进步离不开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决定了地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成效,决定了防震减灾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要求,为实现综合防范大震巨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地震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地震工作服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向着建成世界地震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将地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是顺应防震减灾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

纵观历史,从“泰山震”的历史记载到张衡创制候风地动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在抗御地震灾害的实践中不断探究地震发生规律,发展了科学合理的抗震技术,积累了丰富实用的减灾经验。从我国地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来看,防震减灾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我国防震减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地震科技的发展史。

多年来,广大地震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积极投身多次大震后的地震现场科学观测与研究,“十二五”以来的第五代国家地震区划图、减隔震技术、活动断层探查、高速铁路和第三代核电地震预警技术等的运用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多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国家地震重大地震科技工程,依托防震减灾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显著进步和不断发展,防震减灾业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多年来,我国地震科学家挑战前沿科技问题、提出原创理论、作出原创发现,在地震科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地震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和大陆地震活动地块理论。绿色人工震源探测技术、地震亚失稳前兆物理模型、基于性态抗震理论的核心关键技术、即将发射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以及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计划的实施等,都属于我国在世界上的突破性、首创性工作。

多年来,地震科技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走向世界,实施了一大批地震援外项目,签订各类地震减灾协议、灾害管理谅解备忘录,参与国际地震救援,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

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以科研院所、测量和工程中心、省级地震机构为主体,集科研、开发、服务为一体的地震科技专业队伍。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以及有关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积极从事和献身地震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国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做出重要贡献。

三、将地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必须广泛凝聚力量,努力构建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

虽然多年来的地震科研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当前地震科技创新工作在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国际对比、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和看待防震减灾工作,站在时代前列谋划和推动地震科技工作,依靠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地震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在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会前颁布的《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党组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了地震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指出要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建立协调互补、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

必须强化地震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震减灾能力与国家地震安全迫切需求的差距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在地震科技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成果和中科院等单位先进经验表明,聚焦有限目标,集中力量攻关对于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应运而生。

由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会同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研究编制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在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上启动,把创新工程作为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国家地震科技行动计划,聚焦有限目标,动员优势力量,实施科技攻关,致力协同创新,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显著提升国家抗御地震风险能力。

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的实施,争取到2025年,完成中国大陆重点地区地下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和探察,使我们对地壳的认识更加清晰透明,深部探测技术世界“领跑”;开展典型地震的解剖研究,使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程韧性抗震和社会韧性支持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率先建成10个示范型韧性城镇;努力实现地震信息化、现代化,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必须深化地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地震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目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政策供给不足,全社会围绕国家需求合力开展地震科技创新的机制尚不完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改革要发展,以改革促创新,通过深化地震科研所改革、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搭建共享共用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切实转变地震科技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地震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断激发地震科技创新的活力,努力构建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地震科技创新布局。

必须加快防震减灾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优质高效的地震科技服务供给。

新形势下的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受众对明升体育_明升体育app|官网平台: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我们必须抓住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不仅要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从基础业务当中找出发展瓶颈,凝练科学问题,敢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敢于在地震科技的无人区大胆探索,努力做出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也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贡献率。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相关要求,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大幅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大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地震科技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必须弘扬创新精神,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的实力。要在未来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建设世界地震科技强国,必须树立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通过着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切实转变人才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环境、认真做好地震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巨大作用。

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对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如果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科技工作者迎来的又一个春天,那么这次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也是全体地震科技工作者迎来的又一个春天。

(信息来源:港西Baby微信公众平台)